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陶山》陶心之缘
《陶山》陶心之缘
作者:牛兰学(陶之垚垚)

《陶山》陶心之缘(征文选登)


文学新人的“加油站”/荆卓然
馆陶因《陶山》魅力无穷/ 翠薇

我的《陶山》情缘/杨岸

十年之爱/马月起

文学之果满陶山/王刚

我们的根据地/识丁


附:征文启事





文学新人的“加油站”

——我和《陶山》的故事

荆卓然



看见一只蝴蝶,忽然想起了《陶山》。打开《陶山》若打开了蝴蝶的翅膀,春天便扑面而来。

现在正是深春时节,梨树上、桃树上挂满了怀孕的“小可爱”,引来了路人的观赏和拍照。柳树、槐树长出了新鲜的嫩芽,准备和春天握手。四月,仿佛处处都是新生,处处都是喜悦、惊喜和青春的影子。在这个时节回忆与《陶山》的缘分,真乃“好雨知时节”也。

202347日,共青团中央、中国作家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四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揭晓,我创作的组诗《父亲在马家坡村结下了一门亲戚》荣获三等奖。再仔细看获奖名单,我的内心再次产生了温暖与光明的“电流”。因为在获奖名单中,我居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牛兰学。他创作的《暖暖的小桔灯》《浪遏飞舟》《生命的重叠》三篇报告文学同时荣获三等奖。一个人一下子拿到三个国家级的,并且是有届次的文学奖项,简直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了。据了解,这三篇报告文学均是书写馆陶县荣获全国和省市先进荣誉称号的志愿者群体,包括小桔灯无偿献血、捐献骨髓、永安水上救援等英雄群体的事迹。这下子,馆陶县的志愿者群体想低调一些,想不出名都不可能了。

牛兰学先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邯郸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文研会散文委员会主任、《陶山》总编辑,妥妥的文学名家。在阳泉师专中文系读书时,我就经常阅读《陶山》杂志。这些《陶山》杂志有的是该刊赠送我的,有的是赠送给我父亲的。我和父亲看过后,就“捐献”给了阳泉师专的星星草文学社。有时候,《陶山》杂志在“你传我,我传他”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失踪”现象。通过阅读《陶山》杂志,我和许多文学爱好者便记住了牛兰学先生的名字,并通过投稿和《陶山》结下了很深的缘分。

前些时候,我的微信收到了《陶山》杂志编辑崔艺老师发来的约稿信息,让我抽时间写一写和《陶山》的故事,我欣然答应。大学期间,我经常给《陶山》杂志投稿,部分作品还被刊登在了《陶山》2015年第1期、2019年第4期、2022年第1期上。掏心窝子讲,那时候每次在《陶山》上发表一次作品,我都会自豪好多天。感觉《陶山》为我加了一次油,给了我在文坛之路上冲刺的能量抑或是能源。尤其意外的是,我的诗集《小鸟是春天的花朵》(201611月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于20229月获得了由邯郸市作家协会、邯郸学院雁翼研究所、邯郸学院文史学院、中国邯郸·雁翼诗社、馆陶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陶山》期刊共同主办的第二届“雁翼诗歌奖”铜雁奖。你说,我和《陶山》这样“铁”的关系,怎么能让我忘记《陶山》呢?在此,我真诚感谢《陶山》甘甜的乳汁对我的哺育,感谢《陶山》对一位90后作家的帮助。

都说时间是最好的健忘药,如今多年过去了,我对《陶山》杂志的印象却越来越深。记忆中的《陶山》杂志,除了刊登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外,还会刊登摄影照片、书法作品和一些美术作品。刊登摄影、书法、美术作品的杂志并不少见,但基本上刊发的都是本土名家的作品。《陶山》杂志却不薄名家厚新人,对学生的相关作品给予大片的”。由于搞文学创作,我经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赠刊,只是像《陶山》这样真心实意扶持新苗的杂志,还真不多见。记忆中,《陶山》杂志刊登过“馆陶县实验中学美术作品展”,里面全是中学生的作品,稚嫩中含着灵气和天赋。《陶山》杂志不遗余力扶持新苗作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馆陶县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成群结队的文艺名家。

《陶山》是一本有文化的杂志。很多文学期刊,封面写着第1期、第2期,或者春季刊、秋季刊,更或者一月号、二月号,当你阅读《陶山》杂志时,会发现《陶山》写着“复兴号”“黑龙号”“黄河号”“长江号”“桃园号”“鹿鸣号”“萌芽号”“艾香号”“瓜蔓号”等充满诗意画意、文化气息的名字,让读者感受到了新奇、新鲜,别有一番风味。这些全赖于《陶山》杂志有一支有文化素养的编辑团队。《陶山》杂志还有专门的文学网站——《陶山文学官网》,让看不到杂志的读者们通过网站阅读作品、大饱眼福与“口福”。

《陶山》杂志是中国作家网的内刊会员。在中国作家网,就可以浏览到《陶山》杂志刊登的作品。在网站内,我曾阅读到《陶山童谣集》(馆陶县中小学生诗歌选),近50名中小学生创作的童谣让我大吃一惊,没想到一个县会有这么多的学生喜欢文学。自古英雄出少年,《陶山》厚土培育出来的小诗人、小作家、小画家与小书法家,将来说不准还会成为文坛巨匠呢。

《陶山》是一座文学新人的“加油站”,是一座墨香阵阵的文学之山。山的上空有蓝天、白云、小鸟和梦想,山上有奇石、大树、小草和鲜花。生命力旺盛的《陶山》,一位位文学新人正在她的怀抱里醒来,并茁壮成长为鸟语花香、枝壮果硕的参天大树。

 

作者简介:荆卓然,1997年6月生于山西阳泉,文学作品散见于《诗刊》《北京文学》《上海文学》《作品》《星星》《诗选刊》《解放军文艺》等刊物,曾参加《星星》诗刊“第八届中国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曾获中国作家网和《青年文学》《诗选刊》主办的“时代的旋律——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诗歌征稿活动二等奖、《人民文学》杂志社主办的第六届“包商银行杯”全国高校征文三等奖、首届全国大学生牡丹文学奖、河洛桂冠诗人奖、第五届“十佳当代潜力诗人”奖、2020年《延河》杂志最受读者欢迎奖等奖项。著有诗集《小鸟是春天的花朵》、散文集《桃花打开了春天的门窗》。系山西省作协会员、阳泉市矿区作协副主席。


馆陶因《陶山》魅力无穷

翠薇


我喜欢川端康成说的一句话:所谓文学,就是即使在一片叶或一只蝴蝶上面,如果能从中找到自己心灵上的寄托,那就是文学。据《馆陶县志》记载:馆陶“枕陶山,襟卫水,望泰岳,接清源,盖形胜要会之地,四方莫先焉”。馆陶的名字源于“陶山”。馆陶盛产陶器也盛产成语,每一个成语都有典故和出处,比如:国而忘家、路不拾遗、金屋藏娇、千秋金鉴等等,让馆陶长满故事。据说现在的陶山海拔不过55米,方圆占地不到2万平方米。馆陶县纯文学刊物《陶山》由陶山而来,吸引着全国无数作家和文学爱好者。陶山和《陶山》让馆陶名声在外。

《陶山》有一个团队,他的主编牛兰学老师是个非常平易近人,有吸引力的人。他业余创办《陶山》十年,经常带动本地作家举办文学讲座和文学沙龙活动等,由此培养了馆陶文学界许多的写作者和文学爱好者,文化气息浓郁,《陶山》功不可没。馆陶有许多小镇名声鹊起,吸引全国许多人参观学习。《陶山》也多次举办文学活动,带领文友参观、采风和写作。

2017年4月,河北著名刊物《诗选刊》主办,全国百余名诗人到馆陶采风,还举办诗歌朗诵会,给馆陶带来一场浓郁、精彩的诗歌风暴,更是给全国各地的文朋诗友一场开阔眼界,诗歌交流的机会。那次诗会,我有幸受邀,见到了著名作家延安老师,《诗选刊》简明老师,石家庄胡茗茗老师,《延河》诗歌编辑霍竹山老师,还跟以前见过的外地文友又有了一次团聚的机会。听老师们讲诗歌,举办朗诵会,我们在台下听得热血沸腾;逛馆陶博物馆,了解著名诗人雁翼,初唐杰出政治家魏徵;逛公主湖,听公主故事。我清楚地记得,那天下着小雨,我们每个人打着伞,伞花五颜六色。走在湖边曲曲折折的木廊桥上,因为是和诗友们在一起,我觉得自己脚步异常轻盈。我将手臂伸出伞外,清凉的雨滴在我胳膊上留下跳跃的诗句,与我的脚步一起,构成一种快感。参加者很舒心和舒适,采风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迷人和开心的。参加活动写出来的诗歌后来还在《陶山》刊发,有一部分诗歌还被《诗选刊》纸刊发表,留下珍贵的纪念。那次诗会规模庞大,组织者各个环节默契配合,完美衔接,工作人员安排周到,是我人生中一次难忘、难得和深刻的回忆。

有一次我去馆陶和几位文友参观了编辑部,房间里有很多书,各种各样的陶山样刊。里面有很多活动留影。我们仰着头,听着他讲解。窗台上种着许多花。吊兰长得很长很密,从窗台都垂到了地上。绿萝也爬满了墙壁,好像整个墙都是绿色的,生机盎然。崔艺老师说,这吊兰长得太旺了,当时我还掐下来几个吊兰头带回家,我说带走留个纪念。回来我种在两个花盆里,到现在依然长势良好,有《陶山》味道的葱茏。

2019年我参加了《陶山》举办的中国•教育小镇(馆陶)首届桃花节全国征文大赛,没想到投稿的组诗《一枚桃花的邀请》获得了一等奖,我还受邀到教育小镇参加颁奖。王桃园村自恢复高考以来,先后走出130多名学子,其中有4名博士,9名硕士,1名北大生,是远近闻名的“进士村”。颁奖会现场举行了非常隆重的颁奖典礼和仪式,从中央电视台请来主持人,我还受邀上台朗诵自己的获奖诗歌。记得那是在三月,舞台就搭在田野上,舞台南面有一片桃林刚刚开花。三月的春风簇拥着台上的每一个人。我写的组诗名字是《一枚桃花的邀请》,诗中的桃花与现实中的桃花互映,桃花盛开,桃花灼灼,让在场的每一个人犹如置身桃花源。另外我还获得了首届雁翼诗歌奖的银奖,还邀请牛老师和文友来聊城,参加我与聊城文友组织的沙龙活动,大家就文学和评论,相惺相惜,相见甚欢。

文学能寄托灵魂,是一个人心安之处。《陶山》关注灵魂和生命,让无数读过的人如沐春风。现在的《陶山》已是全国地方知名期刊,是全国文学内刊理事单位。馆陶的作家是有福的,包括我,一个外地作家,经常参加馆陶的活动,也是有福的。《陶山》,拔高了陶山。我对《陶山》的未来充满期待和憧憬。

 

作者简介:翠薇,本名崔会军,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第16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出版诗集《在内心,种植一盆兰草》。聊城市诗人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东昌府区作协副主席,《鲁西诗人》编辑,《作家周刊》特约记者,《作品》特邀评论。山东省第三届齐鲁文化之星,聊城市第二批文明之星,聊城市首届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选刊》等。



我的《陶山》情缘 

杨岸

 

    20209月,我与芳、梅两位作家乘大巴去河北省馆陶参加粮画小镇作家营活动,在大转盘路口刚下车旋即过来一辆轿车停在身边。车门打开,下来一位紧束白衫黑色长裙的窈窕淑女,稍睹片刻,我不禁一惊,她——崔艺老师怎么来了?

    认识崔艺老师是2019年在京西十渡风景区。记得那是六月天,午后阳光热烈如炽。我来到太行山东麓拒马河左岸六渡农家乐山庄中国第二届网络诗歌高级研讨班报到。

    到会等着签到的学员已好多人。有陕北榆林诗人信天游,横山作家昊晨,河北邯郸诗人崔艺,作家牛兰学。报到后,恰巧安排我和牛老师为室友,崔老师则与其他女士相邻而居。也许和性格有关,我与牛老师交流多,与崔老师接触较少。

    培训班仅四天时间,彼此之间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期间,我了解到崔艺是《陶山》杂志的执行编辑,牛兰学是《陶山》杂志社社长、总编。

    回山东后,我将《薄姑,上古东方的海港初露端倪》一文发给牛老师和崔老师。这是一篇关于东夷古国薄姑的文化散文,篇幅较大,老师们建议我压缩一下,我浓缩到三千多字,而后如期发表了。2000年,《蒲姑文化通略》编辑委员会征集有关薄姑的文章,认为《薄姑》一文有重要的学术文化价值和文学之韵致予以全文收录,并视为全书压轴之文献。

    2019年12月,牛老师惠寄《运河纪事》一书,这是一部散文专集,辑收了牛老师四十多篇散文,有馆陶历史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名人韵事等多方面的文字,其纪事丰富多彩,饱蘸乡土豪情,运河岸古风亢歌,读其书如赏春花,芳香四溢。于是,我以《花开结出的甜美果实》为题写了一点读后感,寄给牛老师过目指导,没有料到牛老师即推荐《邯郸日报》发表(稍后又结集《倾听花开的声音》出版),并寄来样报、样书和稿费,使我感动之余而很不好意思。因为,我是文学新兵,还在学习中,深怕冒失了,评论不妥。

    这次来馆陶参加作家营活动,崔艺老师一上车就说:“牛老师说了,今晚要给山东作家们一个惊喜。”果不然,当天入住粮画小镇作家营创作基地——粮画客栈,这是一个幽雅精致的四合院,门厅即为服务吧台兼售小商品,特色工艺品展览,博古架上艾草产品,琳琅满目。我住西厢房,其他文友住东厢房,对门而居,隔一方浅池兰花畦圃相望,有凉亭、石道点缀,怡情怡人怡心,实乃文创佳境。

    傍晚,崔艺老师亲自驾车接我们去陶山馆驿,作家入住开营仪式由此拉开帷幕,我们荣幸地成了开营作家的主角。参加活动的有馆陶电视台、报社记者,粮画小镇党委政府领导,陶山杂志社的老师。举杯邀饮之间,牛老师掏心掏肺地和我们交流了很多文学艺术方面的观点、意见,例:如何看待现代新诗?他广闻博学,讲了许多文化逸闻趣事,特别与馆陶有联系的文化名人,如烹饪始祖彭祖、名相魏征里籍的考证,牛老师跑了很多地方,曾经多方求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如一扇秋窗使我们打开了多彩的视界,颇受教益。

    我们特别感受到了牛老师的山东情结,他多次说,馆陶上世纪曾经属于山东省辖区,老一辈馆陶人还有未了的山东情结,他们既有燕赵肝胆,也有齐鲁情愫。牛老师与我们酒深之处见乡愁,他早期的许多文字过往与驻济南的作家报社有关,与作家报人甚熟。

    这次活动短暂,但我们就像那个丰收的秋天,装满了冀南大地的果实。陶山杂志社派专车陪同我们参观考察了粮画小镇各个特展馆,打卡地,还专门参观了馆陶博物馆,特色地产品杞枣贪黑酒业公司。

    最后,我们的两位女作家情陷馆陶,乐淘不止,把陶山艾草枕头,座垫,陶瓷工艺品,杞枣贪黑酒品等各购置了一大堆,正愁东西如何往回带呢?C老师的电话响了,她老公下午即从河南安阳公司带商务车过来。次日,我们欣然满载而归。回到山东,活动亦过去二年有余,疫情防控之下,作家营活动如何?崔编好吧!牛营长还忙吧!两位作家时常向我打听,表达关注和问候!“杨老师,你一定记住:《陶山》的老师们来咱山东时,一定通报我们消息哦!”

    我记住了。然而,近几年许多纸刊停刊了,民刊尤惨。她们无不为《陶山》牵挂。而我听到:《陶山》杂志不仅是全国最佳地方名刊,还晋升为全国文学内刊联盟理事单位,全国地方优秀文学期刊,还获得河北省内刊文学贡献奖,陶山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全国文学内刊的领头羊,这实在太棒了!《陶山》无愧是中国民刊文苑里的奇葩,燕赵大地文学园的骄傲。

      欣逢《陶山》十周年,又给了我们一个文相遇、心相望,见字如面,互致祝福的大好机会。让我们一起热烈祝贺《陶山》杂志十周年华诞!祝愿《陶山》人踔厉奋发,永葆青春,继续领跑全国文学内刊,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陶山》文学的不凡力量。

 

       作者简介:杨仲春(笔名:杨岸)山东博兴人,副研究馆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利文学艺术协会创意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   


十年之爱

马月起

 

十年情系《陶山》,十年耕耘流汗,十年风雨兼程,十年一往无前。十年前与一众文友们,曾为他的取名反复讨论、绞尽脑汁,曾为他的孕育、保胎、出生出智出力,曾为他的横空出世而欢呼雀跃——点点滴滴都是爱。

十年来,更是一直为他的成长而呕心沥血。作为《陶山》文学期刊编委会成员,我主要负责散文来稿的筛选、修改和编辑,每一期出刊前,要接收百、千乃至上万篇的文稿,总是精挑细选,担心错过优的,担心误用差的,担心选用假的。总是认真审阅,一篇篇审,一句句看,一字字改,连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颇费思量。就如沿着崎岖陡峭的蜿蜒山路,在烈日暴晒或风雨雷电之下,在苍鹰盘旋或虎啸猿啼之中,蹚过杂草,拨开丛棘,寻矿找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哪顾得上踏破鞋子、磨出茧子、摔伤身子?去年有一阵儿审稿连续熬夜,感觉有些吃不消,立在窗前对着晨光熹微呼出一口浊气。老伴看着我深深的眼窝、红红的眼睛、疲惫的身体,心疼地唠叨“为了这个期刊,你再把身体熬坏了!值得吗?”“值得!值得!怎么不值得?这可是我的老么(最小的孩子)!”我赶忙接话……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的老么茁壮成长,较高的文学品位和文稿质量是他的儒雅内涵,较强的对外影响力、良好的期刊形象是他的帅气外表。他终于成为了享誉全国的文学期刊,我的老么是优秀的!我欣慰,我骄傲,我喜极而泣。——我和伙伴们的血汗没白流!

我有两位爱人,一位是年过半百、相濡以沫的原配夫人,一位是正当妙龄、风华正茂的《陶山》文学期刊。谁不恋爱自己的娇妻?十年了,她的美丽面庞,她的娉婷身姿,她的一颦一笑,她的一举一动,始终牵动着我的心灵。我宠着她,我惯着她,给她买好吃的食物,给她买彩色的衣妆。她委屈的日子,给她讲故事,用花言巧语安慰她。她烦闷的日子,带她出外散心,把最美妙的歌声、最艳丽的鲜花献给她。她心情阳光灿烂的日子,陪她在花前月下漫步,公主湖畔尽情欣赏她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我出门在外的日子,去北京、去天津、去西安、去广州的时候,总是魂不守舍地思恋她,一次又一次想办法为她带回惊喜。向国家级艺术单位、各地各界人士推介,为她佩戴花冠,让她一天天变得更加艳丽。向著名作家、优秀作者约稿,为她增加营养,让她一天天变得更加健美。讲授散文写作课扶持文学创作队伍,到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中间宣传文学知识,为她吸收新鲜血液,让她一天天变得更加富于青春的魅力。2015年夏,在省会石家庄参加国家级项目——河北省教育领导者培训,集体讨论时我不失时机把新一期《陶山》发给每一位老师和学员,并用心推介,人们圆睁的双眼中放射出惊奇而艳羡的光芒:“你们竟然有这样高品位的纯文学期刊?”一时间,我似乎站在了C位,尽情享受着大家观注的强大磁场。——娇妻带给我多么大的幸福和荣耀啊!之后,《陶山》在省内外教育行业口碑更好,教师和学生乃至社会各界的投稿骤然增加,衡水市阜城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金希同、廊坊市文安县教育局副局长黄柏松等先后在《陶山》发表优秀作品,辐射带来了更多高才能的作者、高水平的文稿、高声量的赞誉……

没有七年之痒,没有移情别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十年了,我热恋的娇妻《陶山》,出落得越来越鲜艳美丽,越来越花枝招展,越来越楚楚动人,也越来越让我深陷爱河欲罢不能!

我和《陶山》还称得上一对文学挚友。谁不亲爱自己的朋友?逼仄书房之中,我们共同思索,相互启发。满天星斗之下,我们抵足长谈,深入交流。风雨如晦之际,我们携手前行,相互激励。十年交往中,思维上我提升智慧,灵感更多点燃;视野上我闯荡世界,胸怀更加宽阔;文学上我勤于实践,创作更上层楼。《陶山》的成长过程,饱含了我和一众文友们的心血和汗水,对我更有一种持续的促进、推动和助力。十年来,我先后发表各类作品一百余篇,出版《馆陶诗话》《说鸡》《馆陶话》《馆陶民俗》《魏徵前传》《激活公司》等著作六部计百余万字,帮友人审阅、编辑、出版了《岱庐诗书》《馆陶历史研究》等著作多部计百余万字。

义结金兰,厮守十年,心心相印,就象那句《小白杨》歌词,“它长我也长”,我们每一年各自都有新变化,都有新成就,都有新的骄傲之处!十年之爱,人间至性,大美无疆。

将爱进行到底!



文学之果满陶山 

王刚

 

随着年龄渐长和时间的打磨,三十多岁的我,逐渐觉察到自己缺少了十八岁的轻狂和二十八岁的意气,现在想念最多的就是那个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欣慰的是我从未忘记过父母的梦想与自己的初心,如愿的考上东北农业大学,升学宴上听族中长辈说我是家里老少七辈考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那一天我见到父母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笑容,有骄傲、有欣慰、还有些许得意。

作为农民的儿子,从初中开始我常把心事寄情于日记,直到遇到我的物理老师祝嗣友,那时候祝老师是位青年诗人,二十多岁就出版了个人诗集《跪拜季节》,诗句中满是对这片黑土地的热爱、对父母的感恩、对生活的感悟,从那时起激起了我对诗的兴趣,于是,我尝试写诗来抒发自己的志向与情感。写诗,从模仿开始,我迫不及待地买诗集来读,最早有汪国真的诗集、毛泽东诗词、唐诗三百首等等,即使写出的句子晦涩蹩脚,却仍旧乐此不疲,到了高中、大学期间也从未间断,积累了不少诗稿,但是从未想到过发表,在2016年我来到了馆陶,偶然的机会接触到《陶山》杂志,并在上面发表了我人生中第一篇诗稿——《岁月没有枷锁》,当拿到刊物的那一刻,我无数遍的翻看,抚摸,如获至宝,这次经历打开了我文学之路的大门,信心也是陡然倍增,灵感与激情潮水般涌来,后来去美丽乡村工作期间,也是坚持笔耕不辍,并开始尝试向外投稿,时常有奖项收获,我的诗稿多是个人情感抒发,我认为诗人的使命是在结合自身感受的同时,写出的诗稿要给读者以振奋、共情或是勉励,让读者从中汲取到力量,有一次听牛兰学老师朗诵雁翼老师的作品《我是一堵墙》,这首诗充满了铿锵和不屈的精神力量,饱含雁老个人高贵的品格,让我不由得刻在骨子里,印在精神上,每逢逆境,每每想起雁老的这首诗,都会有令我产生振奋精神的动力,我想这就是诗歌的使命,通俗易懂而不矫揉做作,写得干脆又读得爽利。

在《陶山》这七年,是我在文学上小有进步的七年,这要感谢牛主任多次召开文学培训会、开展文学沙龙,经过多年的耳濡目染,我的创作也日渐成熟,除此之外,更是结识了很多的良师益友,大家因为《陶山》而聚集在一起进行思想的碰撞和灵感的交流,每次座谈后都是一次新的提升。

在《陶山》十年座谈会上,听牛老师及各位老师讲述《陶山》十年风雨路,《陶山》如今已成为全国地方知名期刊,其中更是饱含陶山团队和社会各界众多热爱文学的师友的共同心血,让《陶山》这朵文学之花开满陶山,伴随着众人的细心呵护结出丰硕的文学之果。近两年,由于生活的变故,收入微薄,父亲病重,让我陷入短暂的困顿与迷茫,创作激情在生活的压力之下也开始步入低谷,但是我相信,人生的低谷是每个人都会遭遇的,只要不懈努力,坚定信念,终会风消雪散,重见暖阳。这次十年座谈会,意义深远,愿各位师友在今后的文学之路上,恪守初心,再创新高。为《陶山》下一个十年,潜心耕耘,添砖加瓦。



我们的“根据地”


识丁



“陶山”是馆陶的别称,馆陶的许多建筑、品牌、场所、街道以他而命名,“馆陶”定名,是以陶山为依据。所以陶山在馆陶人的心目中是相当的有位置,稳如一尊磐石。《陶山》用“陶山”为刊名,一是地方特征,二是影响力度。这可进一步加深陶山和它内在的深层意义在人们心目中铭刻的印迹。

《陶山》是馆陶文学,乃至文化会聚、交流之中心,更是文学爱好者们的“根据地”,也可以说是本县文学队伍团聚并展现各自才华的一个可靠的平台。在编辑部搭建的这个平台学习、交流、讨论、研究、畅谈、欢笑,当然也可以在此发发自己情绪里的不满或牢骚。所以大家都很看重和珍惜这本《陶山》 ,并且把编辑部当作“娘家人”。

是的,因在《陶山》发表了自己的作品,因在《陶山》读到了名家的力作,因在《陶山》了解到了文学的更大世界,因在《陶山》编辑部提供的大“舞台”表演了自己的才艺,使年龄大的不再显老,或说不服老,呈现出满身的健壮与精神亢奋,继而是勤奋读书,笔耕不辍。尤其是活泛了脑筋,增强了免疫力,逼迫百分之一例的“阿尔兹海默症”夹尾逃窜远远离去。年少的多了成熟,增了认知,宽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完善了人生。更值得一提的是青年人的文学成就,给人的感觉是才高八斗,后生可畏。因而, 自卑者有了自信,骄傲的多了谦虚与自重。季刊《陶山》已满十岁,从蹒跚学步到强壮少年,如果说还不是十分完美,这更应该承认他的可发展性。

回忆过去,畅想未来,在已经过去的十年前,每到市里参加文学活动,看到其他县很有底气地一本本地发放人家的刊物,自己的心里就觉得空落落的,同时更有自卑感——难道我们是小县?难道我们是贫困县?难道我们县的文学水准还不够?难道我们县的文学队伍还不够壮大?

事实上并非如此,好多年前,在本市,馆陶在文学方面是有一定影响的。最近几年更上一层楼,通过《陶山》这本刊物增温和发酵,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文学男女,他们有教师,有机关干部,有企业老板,有社会青年,有工人,有农民,甚至还有退休的老领导和校园里的小学生。更加鼓舞人心的是,经过几年的努力与创建,申报馆陶县中国“文学之乡”已经具备了充分的条件。

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刊物,多少有几分扬眉吐气,再去参与文学活动就要带上几本,在活动现场分发、介绍、宣传、告诉文友与编辑部的联系方式和投稿须知等等。印象最深的是张胜女,她曾经是《邯郸日报》资深记者、编辑,还当选过全国人大代表,为得到几本我们的《陶山》和投稿电子信箱号码,与我通过不少次电话。尤其是在几次文学聚会中,大家为馆陶县办的纯文学《陶山》纷纷竖起大拇指,胜女女士表现得尤为亲切和感人。《陶山》是馆陶的一张艺术了的“名片”,更是展现馆陶文学提升程度和繁荣的对外窗口。

我在《陶山》发表过小说、散文、评论等。好像有这种感觉,不管你的作品投稿到祖国的四面八方,山南海北,但似乎都离不开“自己家”的这个根源,更是牵挂着自己出发始点的“后方老营盘”。

相信《陶山》越办越好,在主编为首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日渐完善,稳步壮大,并且能够在文学爱好者们中间产生更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功能。再过几年看,我们的《陶山》定会结出文学的累累硕果,放射出无数的亮点与耀眼的光芒。祝福《陶山》

 

作者简介:识丁,原名张俊领,男,河北馆陶县人,河北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民俗学会会员。曾在《长城》《中华作家》《短篇小说》《小小说月刊》《微型小说》《百花园》《河北小小说》等多家报刊发表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小小说 、故事、散文等。部分作品被《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转载。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角落》。短篇小说《朱葛与周羽》获第二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三等奖散文《献给麦田节的花朵》获河北文联“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三等奖,短篇小说《黄谷营的小米饭》获河北作家协会《河北作家》征文优秀奖。中篇小说《跷跷板》获山东省第五届“新时代.祖国”网络文学作文大赛三等奖等。




创刊十周年

“我与《陶山》的“陶”心之缘”主题征文

启事

 

十年栉风沐雨不忘初心,十载春华秋实不负耕耘。2023年10月《陶山》将迎来创刊十周年。这是一段历史,承接一域文化,塑造了文学魅力。这是一种涵养,包含万千知识,酝酿了饕餮盛宴。诗词曲赋,以优美的姿态走进人们的心田,使人沉醉,或品味。文章书画,以博大的胸怀包容艺术的门堂,让人开朗,或温暖。《陶山》踏着新时代的节奏前行,《陶山》按照“立足本土,面向未来,坚持三双,光大文脉”的要求一路奋进。

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在邯郸市文联、作协的关心关怀下,经过全体编委和社会各界、读者、作者共同努力,《陶山》走过了十年历程。累计编发42期,印刷15万册,发表2000余人的约3200篇(首、幅)作品。有102名大家为《陶山》题词,《陶山》先后荣获河北省文学内刊贡献奖、中国最佳地方文学名刊金奖、全国文学报刊联盟理事单位等等荣誉称号,《河北作家》《作品》《文艺报》《中国作家网》等报刊网多次推介、宣传《陶山》。著名作家评价说,地方刊物照样办出大气派。本地作家誉为馆陶县的《人民文学》、馆陶县的文学之窗等。

为纪念和庆祝《陶山》创刊十周年,现面向全国广大读者征稿,以“我与《陶山》的‘陶’心之缘”为主题,邀您“陶”出肺腑之言,援笔成章,通过您与《陶山》之间的文学情缘和精彩故事,用真实、简洁、生动的文字,畅谈作为读者、作者、编者或见证者的文学成长成绩、人生感想思考等。无论怎样的诉说,我们都会敞开怀抱迎接、满怀欢喜地阅读,因为这里是我们共同的文学情怀和精神家园,欢迎您“回家”坐坐,与我们促膝谈谈。稿件须为原创,每篇字数800字以上,一般不超过2000字。投稿邮箱:1541585059@qq.com,仅接受电子版。截稿日期:2023年8月30日。我们将略备几份薄礼,用于答谢那些情真意切的文字。征文结束后,将评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陶山》将在网站、公众号、纸刊或汇编成册、公开诵读等方式择优发表并推荐给其他媒体等。所有获奖作者将获得荣誉证书、相应纪念品。等级奖作者将获得《陶山》一年四期的免费赠刊奖励。投稿时文件名主题请标注:“我与《陶山》的‘’心之缘+作者,在文末留下真实姓名及详细联系方式等。您的信任与支持,将是我们不断攀登的不竭动力。谢谢。


陶山编辑部

2023年4月30日


[上一篇] 父亲的老酒

[上一篇] 老爸茶馆(散文)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