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忆老作家—吴之
忆老作家—吴之
作者:念人



获悉老作家吴之先生,因患新冠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20日在广州逝世。享年100岁。吴老的远去,令人惋惜与心痛。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出生的海南人,好多人对吴之这个名字都感到格外的亲切、熟悉、敬佩。因为,早在1953年,他发表了解放海南岛生活题材小说《拂晓之前》,一下子轰动全岛,家喻户晓。当年,该小说开创了三个第一:第一部反映解放海南岛生活题材的小说;第一部填补了没有解放海南岛题材小说的历史空白;第一位海南岛土生土长的作家。

吴之出生于海南岛琼山县。1938年参加革命,他作战机智勇敢,任琼崖纵队司令员冯白驹作战参谋。在抗日时期,他率领琼崖纵队红色少年连,神出鬼没,创造了“假扮夫妻歼敌记”“寻枪记”“炸碉堡”等一个个抗战神话故事,令日本鬼子心惊肉跳,神魂颠倒,怕破了胆。因此,吴之名声大震,多次立功。

海南岛解放后,吴之担任海南日报编委,参与组建海南日报社。在海南日报领导班子岗位上,尽职尽责,忘我工作。他凭小时候上过几年私塾底蕴,不仅做好职责工作,还写了大量新闻稿件、文学艺术作品。1959年首次将革命战争中在海南岛上诞生的全国唯一一支《红色娘子军》斗争事迹写成剧本搬上舞台。并出版了长篇纪实小说《红色少年连》、《冯白驹传》(吴之、贺朗合著);小说《拂晓之前》等十多部作品,成为海南第一代作家。

七十年代末,经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庄田提议,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指示,把吴之调到省文联工作。一边搞文学创作,一边从事海南地方主义冤案平反前期舆论准备工作。

尽管吴之离开了海南岛,可是,他更加热爱故乡,更加关心故乡,为故乡多做贡献。当他接到为海南地方主义冤案平反做前期舆论工作后,心里感到无比的高兴。于是,他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光荣任务。1979年夏天,根据1954年和1957年间冯白驹与他长谈记录及写《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发展史》时所掌握的材料,即从冯白驹1926年参加革命至担任琼崖特委书记到解放后担任广东省委书记、副省长生涯止,连续写了二十六篇《冯白驹革命回忆录》,共达十多万字,先后在《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青年报》、《希望》、《广州日报》、《海南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发表后,在干部群众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不久,按照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指示精神,吴之第二次接受写作任务。于是,他写了《巍峨五指山,琼南顶天柱—记战争年代冯白驹同志》一文,共两版一万多字,(该文作者署名为马白山、林克泽、吴之)。1979121日,吴之顶住了层层阻力,先在《海南日报》发表了这篇文章。19801127日,《人民日报》用大篇幅版面刊登了被习仲勋称为‘原子弹’的《巍峨五指山 琼南顶天柱—记战争年代冯白驹同志》一文。

人民日报发表了吴之写《巍峨五指山 琼南顶天柱—记战争年代冯白驹同志》的文章后,《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急急忙忙先后转载。并由《羊城晚报》总编辑吴有恒写了一篇配合见报的要闻。对此,吴之的文章发表后,人们对平反“冯古地方主义反党联盟”冤案的呼声越来越高,从而吹响了海南地方主义冤案平反的冲锋号。

不久,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共中央秘书长胡耀邦来到广东视察工作时,到广州军区庄田副司令员家看望这位早年在延安时期的老战友。借这一千载难逢机会,庄田邀请习仲勋书记陪同,召来吴之,由吴之面对面向胡耀邦汇报海南地方主义冤案情况,为推进海南地方主义冤案平反加快了步伐。

1983年29日,中共中央关于为冯白驹、古大存同志恢复名誉通知下达。这样,海南因反地方主义被牵连的同志都恢复了名誉。这桩长达三十多年之久的反地方主义大冤案,终于得到了解决。

吴之待人热情厚道、善于交朋结友。他与中国军旅作家、原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区文化部长魏巍将军是好朋友。魏巍任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会长时,吴之也是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副会长。1999年66日,北京的天气,格外清朗,鲜花盛开。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在北京石油学院举行“1999年中国解放区文学作品研讨会”。在广东,我有幸与吴之一起参加会议。当年,我是参加会议全国代表中最为年轻的一位作家。会前,吴老把我拉到魏巍面前高兴的介绍说:“魏老,此次会议,我给您带来一位广东年轻作家念人同志……”刚说到这里,魏老主动地走到我的面前,紧紧地握住我的双手说:“好,很好!我们解放区文学研究会需要你年轻人啊!”此时,在俩位革命老前辈,名声显赫的老作家面前,我心里格外高兴,同时,又显得有点紧张。因为,魏老、吴老都是我从小就十分崇拜与敬重的老作家,是我多年的梦中情人。中学时代,魏老那篇家喻户晓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激励我走上文学之路。此刻,我能有机会站立在他的面前,握住他老人家那双淳淳有力的手,聆听着他老人家的教导,确实使我感到无比的光荣与自豪。过后,我与魏巍也成为好朋友,每次开会都与我握手,问寒问暖,并与我合影留念。

我于八十年代初离开海南岛。在这之前,吴之早于我二、三年离开海南岛了。我们同在省城广州工作生活近四十年之久。在四十年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犹如父子。我们有一个共同兴趣爱好,即兴饮茶闲聊作品,无所不谈。对此,每当周末,我们常常相约在广州的茶楼喝早茶。在人生路上,吴老不仅热心文学创作,还格外喜欢风景拍摄。记得吴老八十多岁那年,还约我一起登泰山看日出拍摄。在登四千六百多米高山顶途中,我担心他老人家支撑不了,于是,我便主动走上前去扶。吴老说:“不用扶,我自己能爬到山顶。”说完,他稍停片刻,笑了笑,又继续攀登。在攀登到泰山山顶后,他拍摄了不少日出照片和泰山风光图片。此外,我们俩还拍摄了一张登泰山顶合影珍贵照片。在他人生的最后岁月里,先后出版了两部《吴之摄影集》。这些摄影图片记载着吴老一生踏遍全国山山水水的宝贵足迹。图片丰富多彩,拍摄角度新,艺术超逸,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多次在全国摄影大赛中获奖。

在中学时代,我读了吴之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拂晓之前》,深深打动我的心,使我十分敬仰。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加入了作家行列。先后创作了小说《泪洒珠江》《哭泣的白云山》《愤怒的玉兰》《铁窗下的婚礼》《地怨》《曙光》《魂断邓州》《海峡情》《外滩情》《追梦》《情归南溪》等十多部中、长篇小说和散文集文学作品,达100多万字。值得一提的是,在出版散文集“海”的三部曲《海南风情》《海风轻轻》《海浪柔柔》中,吴之还为我的散文集第三部《海浪柔柔》作序。在序言的“由小见大 独具特色”一文中写道:“读了念人散文集《海浪柔柔》,如嚼橄榄,余味无穷。作品短小,如同精品集锦,含蕴深刻,激情充沛,被鼓动,不禁欣然命笔,谨此见教读者。”这个序言,我始终把它作为生活中座右铭,使我在文学道路上,不断激励我前进,为广大工农兵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

一百年,这是漫长而短暂的岁月。从吴老百年岁月中,使我从中悟到吴老具有一个十分开阔的胸襟,能够溶入人生路上的一切甜酸苦辣,始终保持着一颗宽宏大度年轻的心。即是这一颗年轻的心,使他老人家幸福地度过自己100岁的晚年。

啊!吴之与我们离别远去了。可是,他那一张慈祥的面孔,那一声声“哈哈”的笑声,以及高尚的人品,将永远留在我的心灵深处。

(作于2023/10/17广州)

[下一篇] 生不逢时

[上一篇] 乘飞机的感受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