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水的向往
水的向往
作者:韩凤舜


 

我从小生长的小山村非常默默无名,听老人讲当年都夯起了堡墙,建起了堡门楼,竟还没有个像样的村名。于是为了区别半公里外沙河下游同样也没名号的另一个堡子村,人们就根据地势随意地取名曰上堡子和下堡子。后来这两个由一条沙河串起来的小村,因划归新保安镇管辖,被官方就按与管辖地距离都约8华里,确定村名为上八里和下八里。由于都特别缺水,多年来十里八乡的人们习惯性地在村名前放置个很贬义的形容字眼“干”,统称两个村为干八里沟子。

我幼年时期全村饮用水井仅有四眼,位置分别在村中间戏台官场的南、北,以及小东院井和堡里头井。我们村的井都建有井棚房,三面有墙。前面敞口处都放置个大石头槽子,以用于饮牲口。印象最深的是井的深度达到十八丈多(60米左右),尽管家里大人千叮咛万嘱咐不让我们小孩子去井边玩耍,但好奇心还是驱使我们大着胆子趴在井口边沿的石头上,望着深不见底的黝黑深洞寻求恐惧般刺激。

打水的辘轳磙子约有30公分粗60公分长,是由一段中间掏空的粗硬木头做成的,磙子的两端各有一个铁圈箍着防止开裂,磙子前端固定一根自然长成z型的辘轳把。辘轳轴也是一根10公分粗,200公分长左右的直硬木做成,一头塞在石头桩子圆孔内固定,紧挨着石头桩子支着个结实的木头三叉子,再穿过正对着井口的辘轳磙子,再架在个结实的木头三叉子上,最后尾端固定在一块更大的石头桩子上。井绳有镰刀把粗,吊水时一圈圈将井绳绕在磙子上,一层绕满了再拨上去顺着绕,吊一次水需绕60多圈。井斗儿是用柳条编成的名叫“柳罐壳”的口小肚大底尖器物,落水即倒。我最爱看放辘轳的时刻,吊水的大人用双手抱着磙子上的铁箍,磙子带着辘轳把飞速转动,咕噜噜声音特别有趣。久而久之,磙子上的铁箍被人们的双手磨得锃光瓦亮。

那时每年开春都要掏井,就是把井底的泥土挖上来,使井里的水更容易灌满水斗。对于村里这件可算是重大的事件,我们这些学岭前小屁孩儿基本上都会积极地参与围观。全村敢下井的人只有三四个,被绑好的人穿上雨裤,不知是为了防寒亦或是为了壮胆,临下井前先都猛喝几口白酒。吊人的绳子有铁锹杠粗,原打水的绳子先放下去作为信号绳(称作摇绳),拴人的大绳有五六个壮男人抻着,掏井的人一手抓住大绳,一手抓住摇绳,嘴里叼着一盏麻油灯,坐在井沿边一掀屁股,人就被顺下去了。每当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小孩里胆子较小的往往会被吓得双手捂住眼睛。

各家各户基本上都固定去就近的水井担水,我从记事起就负责看着水桶排队。先是跟父亲天不亮就担出去水桶,我留下来看着挪水桶。年龄略大些后就是我先起早挑着空水桶到井台边,估计着差不多排到时,父亲从家里才来吊水。我们家每天的生活用水也就是这两桶井水,因此我从小就养成了一水多用节约用水的习惯。

那时候经常遇到干旱年份,特别遭遇春天大旱的时候,眼巴巴地看着干燥的土地根本无法播种。这时村里都要自发地组织人马到6公里外的龙凤山胡神庙去求雨。胡神庙位于蜿蜒盘山道对面的半山崖上一个自然形成的山洞里,洞口用砖砌了个门楼,深深的洞内摆放着一尊胡神爷坐像。遇有湿气大的时候洞顶就会滴滴答答往下渗水,日久天长洞内低洼处就形成了个较大的积水坑。

听我同宗大哥讲,他年轻时曾经去参加过一次求雨活动。去的时候五六个人赶着毛驴驮着一些从各家各户筹集来的很多小米,交给庙里仅有的一位老道士,由老道士负责给做饭。一个人拿着大家的鞋赶着毛驴回家,留下来的人中必须有一个是属龙的,求雨后负责背水罐,所有人最后都要赤脚步行回村。求雨的仪式是先在洞口烧香摆供磕头祈祷,然后由老道用一个木盘放一盏点着了的麻油灯和一个水罐子,漂浮在水坑的水面上推到容易滴水的位置。接下来就开始轮流每两个人一班昼夜不间断地跪着值班。我大哥说,他的班恰好和瞎老五大爷分在一个跪班,偏偏这位是个虔诚笃信的主,不但自己一丝不苟地认真跪着,还不时摸一摸我大哥是否也跪得够标准,不然就要用拐杖敲我大哥的腿。

等过两三天或五六天,洞顶的水掉到水罐子里一些后,老道士就会说“走吧,胡神爷给水啦。”大家都戴着用柳条编好的帽子一刻不停地匆匆赶回村。尽管这些求雨的人双脚都已被磨出了血痕,接着还要在村里所有街道转上一圈,路过谁家门前时该家都要端出一盆清水泼在求雨的人员身上。最后将水罐子供在庙里后,大家就坐等天降喜雨了。一般都会在近期或多或少下点雨水,全村人都会欣悦地冒雨加入欢庆的队伍。如果左等右等还是没下雨,大家还会抬着轿子再到胡神庙请上胡神爷出山,来村里接受跪拜一番。最后如果错过了播种的时机才盼来降雨,父老们就只能播种些短日期成熟的黍糜类作物罢了。

记得我小时候经常结伴去荒凉的山沟里捡拾一些洪水冲刷出来的灌木根柴火,炎热的夏日嗓子眼干得冒烟,就口含一块小石头聊以解渴。每当雨后进山能遇到大石头坑里有存留的雨水时,就特别兴奋地用手拨开漂浮在水面上的羊粪蛋和干杂草,大家都像牲畜一样趴在水坑边,嘴唇直接对着水面贪婪地喝个尽兴。

由于我自小生长在严重缺水的环境里,长大后离开家乡到外地学习和工作,虽然环境条件不同了,但节约用水的行为已深深植根于骨子里,成为伴随我终身的强迫性习惯。记得上高中在城镇住校时,我打洗脸水总是仅接个盆子底水,往往有同学会友好地提示,那怎么洗呀。我一直洗澡时从来都是把淋浴头的水开到很小程度,且洗头都是用时再重新开水龙头,随时不用随时关。成家住上楼房,凡是洗过衣裳的水或洗脸、洗菜水都习惯储存在一个桶里,留作冲厕所之用。

水除了是我们生存的最重要因素,还是大自然风光里最赏心悦目的组成部分。退休闲暇时,有机会走出去随团旅游了几次,发现自己竟有个爱呆呆看着水遐想的嗜好。这种发现是在前几年哥几个去青藏游玩时觉察到的。当站在海拔近5000米巴拉山观景台眺望静静、透彻、碧绿,蜿蜒的羊卓雍措湖面时,心里感觉到的是圣洁、高寡和灵通。而行走在纳木错湖水边,远处雪山映照着开阔的深蓝里掺杂着白色的湖面,感觉到的是宽广和神秘,甚至隐约间还会感觉到一种力量的存在。又当到达更宽阔的青海湖,一望无际,碧波涟涟,感觉到的是仙境、博达和震撼。

到北戴河看海,给我的印象是北戴河如佩戴在秦皇岛上的玉镶金皇冠。金灿灿的海边沙滩若黄金围绕,深绿的大片森林和橙色屋顶及各式建筑像翡翠玉镶嵌其中。而最迷人的还是那漫无边际的茫茫大海,她可使人展开无限的遐想,她具有包罗一切的胸怀。坐在海边的石头上,感觉着湿润的空气,听着雪浪千层的不绝涛声,望着松涛万倾的浩瀚海面,舒畅,忘烦,无我。

到贵州黄果树和小七孔桥景点旅游,感受到天上来的瀑布和涓涓山涧流水,又是那样的巨大反差。一方在不断倾泻,一方在徐徐述说。无限风光带给我们无边遐想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增添了对水的不断喜好之情。

我的家乡怀来盆地内也有河流,桑干河和洋河自西而来,流到盆地中间地段合聚在一起,加上从东北方向下来的妫水河水纳入,而形成永定河,汇入官厅水库。一波碧水造福周围生灵。

我们看到,静怡的水是绿色的;流动的水是清澈的;浪潮中的水是蓝色的;瀑布而下的水是白色的。

记得曾经看过日本作家江本胜写的《水知道答案》。书中介绍作者连续数年用高倍显微镜拍摄各地水的结晶。他的方式是将水样放在硕大的冰箱里,温度控制在零下5摄氏度取出,在水即将融化之际拍摄水结晶照片。结果他得出了一个结论:美丽的水结晶来自远离污染的大自然,而被污染了的水和用氯消毒的自来水的结晶形状杂乱可憎。新西兰的地下水结晶为美丽的五瓣花,日本山梨县的泉水结晶为六角花图案,法国洛赫德圣泉泉水结晶是多瓣花图案。并且作者还进一步论证了水对于音乐也有着不同的反应。本书大量篇幅的水结晶照片,显示了万花筒般的魔幻效应。

我相信水是有生命的,也相信水是有感情的,这种相信不是建立在迷信的妄想之上,是建立在虔诚的朴素的情感之中,建立在无限的炽爱和不绝的珍惜之内。

在珍惜和爱恋水的同时,这里不妨以水来映照人生,水的清澈是因为她懂得沉淀,人生也需要沉淀,沉淀后会更加丰富厚重,更加简洁美好。水往低处流,是因为低处能百川汇聚成大海。人避高趋低,低调做人,收敛含蓄,甚至在恰当的时候示弱隐强,没有人会否认这样做彰显出的洒脱和深邃。水能默默利万物生长,人要助人为乐不争名利,利他、合作、成人之美,道路会越走越宽广。水无形因势而流,人要知变而适应环境和时势等等。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像水一样而活着!

 

19931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做出决定,确定每年的322日为“世界爱水日”。其宗旨是唤起公众的节水爱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我国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让我们都行动起来,节水爱水保护环境,共同守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

 

 

 [作者介绍]:韩凤舜(网名,天街小雨),1957年重阳节出生在河北省怀来县的一个小山村, 1987年夏末在张家口市教育学院中文班毕业。几十年来种地、教书、做职员和办企业均没干得有太多出色,目前退休赋闲在家。

[上一篇] 父亲的老酒

[上一篇] 不忘切肤之痛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