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灶台普遍存在于乡村。是过去广大农村千百年来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生活设施。它的存在,承载着人们一日三餐和万般情怀。
大年初二,我走进山区农村,想了解山区群众过年的习俗。当走进一户人家的院子时,发现大门开着,我连忙喊了几声“有人吗、有人吗?”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娘掀开门帘对着我说,“喊啥嘞?”,大娘见我们都是生面孔又接着说“你们是干啥的?”我连忙陪着笑脸给大娘拜年“新年好啊大娘!我是来看咱村咋过年的。”大娘笑了笑连忙说“有啥好看的,过年嘛还不都一样。快进屋,外面冷,我去给你们烧点水喝。”
大娘走出屋外,在门口旁边有一座自己垒的土灶台,从水缸舀了一瓢水倒锅里,顺手拿起一把柴火点着后,灶台旁边还有一个风箱,用手一推一拉,随着啪嗒啪塔响着,顿时灶台里的火苗就窜出来了。看着灶膛里窜出的火苗,映红了大娘的脸庞,此时感觉不是大娘,而是我的奶奶在拉着风箱。因为,此时看到了我小时候的身影。
不一会锅里的水就开了。大娘拿出两只花瓷碗,面带愧疚地对我们说:“家里就这条件,你们将就着喝点吧。你们要是饿了家里有吃的。”“大娘你别忙乎了,我们来只是随便看看,不饿也不渴。谢谢大娘。”我站在院子里扫视着院子的犄角仡佬,尽管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石头,但是大娘把小院打扫的干干净净。
从大娘家出来,又走了几户人家,远处不时传来零碎的鞭炮声,在这个不大的山村,到处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此时我发现,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垒有灶台,我分析其一是山里的柴火多,不存在缺少柴火,其二是使用方便,随时点火随时用。这可能就是在农村普及灶台的原因吧。
一般家庭都选在院子偏僻一点的地方,搭个简易的草棚或在两房之间的夹道里,只要遮风避雨就行。大小、形状没有严格的要求。垒灶台都是就地取材,使用的是土坯或砖块砌成的。灶膛用黄泥巴掺和着穰和好的泥巴用手抹上即可。干燥后即光滑又不开裂,把大铁锅朝灶台上一放,周围再用泥巴糊起来,这样看着即不露烟也很就整齐。在灶台的中部放有炉盘以便通风,底部留有除灰口,烧过的炉灰就从除灰口清理。侧面留有一个进风口,家庭条件好的使用风箱扇风,条件差的就用扇子扇风。
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几乎就靠土灶台来做菜、炒菜、蒸馒头。在过去严重物资缺乏的年代,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依靠捡柴和农作物收割后积攒的秸秆晒干后当作燃料,来解决平时的燃料问题。
该做饭了,点把火。往灶膛里一放,手拉风箱,听着啪嗒啪嗒的风箱声,土灶台的肚子里便燃烧起红彤彤的火焰。青灰色的烟雾,顿时袅袅生起弥漫着整个天空,灶膛里吐着红红的烟舌,给人一种生活的希望,也有一份温暖在心头萦绕。
抓把柴草轻轻往灶膛里一放,用一根小木棍一捅,那火苗蹭蹭的窜出来了,占据了整个灶口。柴草在灶膛里噼噼啪啪的爆炸声,弹奏出一首美妙的乐章。
此时,奶奶裹着的小脚,迈着颤悠悠的脚步,手里拿着一只青花碗,里面有少许小米,看着锅里即将沸腾的水,把小米倒进去,用勺子轻轻搅和几下,再把锅盖盖上,对我说“下米了,不要再使劲拉风箱了,看火不旺了加点柴,让火小一点就行了免得溢锅。”我说“知道了!”。于是便听着奶奶的嘱咐,我便不再使劲拉风箱。拉风箱看似很轻松,实则也是个很累的活,拉的时间长了,胳膊感觉很酸的,用力大了,火太旺,锅里的粥会糊锅。用力小了,炉膛里的柴草如果有受潮的便会冒烟呛人,呛的人会流眼泪。
我坐在灶台前,看着炉灶,火苗小了,便抓把柴往里添,炉膛里的火苗顿时又旺了起来。火苗烤的我浑身暖暖的热热的。不一会便闻到了锅里飘出香喷喷米粥的香味。望着那星星火苗,一阵微风吹来,那似薄如蝉翼的烟雾如帷幔缓缓升起。看着那袅袅炊烟,从身旁的树梢上掠过,从房顶上飘过,从草垛上爬过,随着轻轻淡淡的几声鸟鸣,然后飘散在空中。只留下树梢、房顶、草垛、鸟鸣还有奶奶,还有灶台。
长大了,我离开了村庄。像炊烟一样,从房顶,从草垛,从树梢,从灶台,从奶奶那不舍的眼神中游走了。只留下灶台里不息的火焰。
在前一段时间里,乡下的堂叔来我家做客,在谈到现在农村的生活时,堂叔自豪的说,“现在的农村已经不是以前的农村了,现在已经建设的非常漂亮了,新农村的人们过着的生活,那可要用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来形容了,街道都硬化了,路也宽敞了,还有健身的小广场,村民也都盖起来小别墅,安装了空气能,冬天冻不住,夏天热不住,空气更清新了,环境更加亮丽了。”堂叔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农村的变化,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眼里流露出无限的幸福感。
转眼间,三十多年前与三十多年后,中国发生的变化让世界震惊,他像魔术师,随身一变,崭新的模样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使我更加坚信一句话“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没有什么事是我们做不到的!”随着时代的变革,老灶台不用了,取而代之的是新能源,干净、省时、省力又环保的天然气。
现在,农村烧火做饭烧天然气的越来越普遍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飘了几千年的炊烟,将出现在以后的文人墨客的文章里了。
时间缓缓流逝,渐渐消失的土灶台,承载着熟稔的乡村烟火气,滋养了乡下人家生活百态。而我,对于土灶台,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怎么也抹不去。有家的地方就有温暖,乡村土灶台那一抹温暖,是家的温暖、亲情所在……
土灶台变成了生活在农村人们心中的文化符号。土灶台里燃烧的火苗,永远在心中成了最温暖的记忆。
[下一篇] 我不想,不想长大 ——谈旧时通州的儿童游戏
[上一篇] 小时候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