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沐浴春风 丰盈花园——读《王剑冰研究》(3)
沐浴春风 丰盈花园——读《王剑冰研究》(3)
作者:马永欢

       当代著名作家梅洁的《阅读王剑冰》一文,我阅读,感觉意味深长,继续书写我的读书札记。她说:“剑冰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文学的诸多领域:遍写中国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的散文大家;长达十几年担任中国有影响杂志《散文选刊》的副主编、主编;几十年如一日地对中国当代散文创作态势进行关注、研究和撰写理论文章的学者;长达奔波在中国大、中学堂抑或各种讲习班,娓娓不倦地传道散文美学精神的良师;为多家出版社编选数百部优秀选本达千余万字的编辑家。”“我们说,一个人一生做好、做深、做透其中任何一个领域都相当不容易,但剑冰把这一切都做得有声有色、成果斐然。当他把33部个人著作贡献给这个世界时,同为写作的我,怎能不知其中的艰难和不易呢?怎能不对文学创作有大胸怀、大追求、大格局的文学朋友肃然起敬呢?”我感悟:一是一个作家的价值与意义。对于王剑冰老师来说,他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文学的诸多领域,如上所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真正的作家,他的价值与意义应该是传播文学的伟大精神,而不是赚了多少钱;二是一个作家的价值与意义,从作品角度来说,应寄寓在作品的数量与质量上,这作品主要是指公开出版的文学书籍。由此可知,王剑冰老师的价值与意义就表现在他的33部个人著作上;三是一个作家的价值与意义,缘于奉献。王剑冰老师的人生奉献如同梅洁所说:“当他把33部个人著作贡献给这个世界时,同为写作的我,怎能不知其中的艰难和不易呢?怎能不对文学创作有大胸怀、大追求、大格局的文学朋友肃然起敬呢?”作家的贡献具体来说,是向社会奉献出版的著作,如同王剑冰老师的33部个人著作。这数字是简明扼要的,但这数字背后却蕴含着数不清的艰难和不易,这佐证了奉献需要巨大的无私付出。然而,对这一奉献的理解的前提应该是,具有大胸怀、大追求、大格局的文学朋友。这样的朋友,才会由衷地从心灵深处发出肃然起敬的感概,也才会抵达“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精神境界。具有这样境界的作家,只会肃然起敬,只会相亲相爱,而不会做出小人相轻的卑鄙言行!

梅洁说:“我感受最深的,还是每到一地,他都应邀为当地朋友和与会作家写字,谁要给谁写,不拒不推。每每一写就是三四个小时,甚至深夜。我有时嫌他写得太累太多,他却一本正经地说:不是我的字写得有多好,我是真不愿让人失望。让信任自己的人失望是对人家的大不尊重。”梅洁的说,我深有体会,在奔流作家研修班学习中,王剑冰老师就热情地给许许多多学员写字,并合影留念。我也请王老师给我写字,并与他合影留念。瞬间的写字合影的情景,成为我的散文史的永恒。学员排队请王老师写字合影,是我第一次领略,我想,名人就是名人,这就是名人效应。但如果透视这一名人现象,我将看到王老师那一颗善良的心:“不是我的字写得有多好,我是真不愿让人失望。”大白话,但令我敬畏。有人说,如果有人请你做每一件事,哪怕是无偿的,说明了你是有价值的,既然如此,应该展示你的人生价值,王老师就是在展示人生的社会价值。其实一个学员一个作家,邀请一个著名作家写几个字,合影留念,是想好了的,既然如此,名家就不能让人家失望,这是常理,也是一个人做人的品质。我想,名家效应就是做这样的好事,一件又一件的好事,积累而成的。我请王剑冰老师给我写字,并与他合影留念,我仿佛感到,这一文学行为,是从云南大理永平奔流而去,也是一种梦想成真的文学情缘。

著名评论家单占生在《从上善若水到道法自然——王剑冰诗歌简论》一文中说:“漂泊是生命的一种本真状态,寻根则是人类永恒的宿命。反过来讲,人类正是有了这样的文化根性自觉,虚无的生命才有了切实的意义与价值。”“文化寻根所带来的必然是对自我生命与自我生存状态的反省。”这一叙述,触及到一个人生之旅的母题:漂泊与寻根。这母题可以联系的看,可以一分为二,也可以合二为一。也可以孤立的看,如果孤立地看漂泊或寻根,将是另外一种情形:漂泊就是漂泊,无根的漂泊,一生一世地漂泊,这样的人不少。这样的人,活着漂泊,死后之灵魂也漂泊;寻根,犹如井底之蛙,总是在自己的那一个狭窄的天地间,寻觅自己的生命之根文化之根。找到了吗?没有。感觉更加迷茫,困惑。如此,我经历过,但后来,我在漂泊中,我在寻根中,渐渐明白,漂泊要与寻根相连,而寻根也要与漂泊相连,只有二者相连,才能找到人生之旅的方向。漂泊是为了寻根,多年来,我都努力外出,以崇高的文学名誉外出游走。在游走中,我会发现自己的故乡的闪光点抑或不足,这是一种情感世界中的灵感的爆发,仿佛找到了自己的生命之根,也仿佛找到了自己的文化之根。这样的篇章,我写了不少,可以说,我外出漂泊的游记散文,都忽明忽暗地书写了自己的内心隐蔽的乡愁,也就是自己的生命之根,文化之根;寻根要漂泊,要外出游走。只有走遍天涯海角,才会对着天空呼唤:我的故乡,我热爱你,因为,你是我的生命之根,你是我的文化之根。所以,我无论走到哪里,你都牵系着我,伴随着。如果是这样,那么虚无的生命,才有了切实的意义与价值;如果是这样,那么才会出现一道人生的彩虹,对自我生命与自我生存状态的反省。

著名评论家张俊山在《稳健的诗旅——评王剑冰的诗歌创作》一文中说:“王剑冰思考历史有一个突出特点,即立足于时代的情感支点上对历史回望,从而领悟历史生活的启示,从中吸取走向明天的精神力量。”张俊山对王剑冰的这一评论,我认同,对时代与历史的关系的情感态度,应如此,抑或对某一历史的寻觅,从文学的情感来说,是一种情感的寻觅,但这种情感并非是抽象的,从天而降的,而是时代与历史的某种情感的联系,也就是说,作者心中的某一时代情感与某一历史情感的情感联系。只有具备这样的内在的自然的联系,才会呈现立足于时代的情感支点上对历史的回望,从而领悟历史生活的启示,从中吸取走向明天的精神力量。这具有普适性,因而对每一个人走向远方,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哦,文学就是这样的灿烂,“他站在河边默望黄河,久久地看着那远远流来远远流去的波涛,心情是不平静的。”这灿烂的文学,勾起了去年我到山东淄博参加《东方散文》编辑部组织的采风记忆,我们到了高青县,到了黄河边,我无比地兴奋,因为我第一次到了黄河边,第一次领略黄河,因此心情是不平静的,看着那远远流来的又远远流去的波涛,想起往昔阅读过抑或在电影中抑或在电视剧中看过的黄河,黄河之歌在胸中激荡。

全国著名散文家林非在《散文时代读后感》一文中说:“他还认为越朴素、越自然、越纯正的东西,就越有生命力。”这是林非对王剑冰老师散文创作观的肯定,我也赞同,因为我十三年的散文创作实践就体现这一创作观。我的理解是,散文创作的朴素,像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朴实无华,不需要装饰,美已极致。如果人为的装饰,将呈现弄虚作假,弄巧成拙,令人心情不快;散文创作的自然,应像山中的溪流,自然流淌。不要像城市里的河流,是经过加工变形的,比如叠水景观。如果把山中的溪流与城市中的河流相比较,景观就是不一样,山中的溪流就是一幅自然画卷。而城市中的河流却是一幅人工画卷;散文创作的纯正,应像大自然的本身,不需要其它元素的渗透,就令人感动不已,宛若蓝天白云。如果创作的散文具备了这些元素,那么,散文就具有生命力。那么,对散文的生命力,林非又是如何理解的?他认同王剑冰老师的散文观:“认为散文的生命力在于它能让读者从中获得生命的感悟、思想的启迪、魂灵的慰藉、学养的滋润和审美的愉悦。”如果分解理解,我认为散文的生命力在于它能让读者从中获得生命的感悟。散文的生命力不是表现在形式上,而是表现在生命的感悟上。作者对某一种生命有了感悟,那么,一个读者阅读后有什么生命感悟呢?;我认为散文的生命力在于它能让读者从中获得思想的启迪。思想性是散文篇章的核心,如果从新时代说,篇章中的思想是否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如果有,读者获得了启迪吗?;我认为散文的生命力在于它能让读者从中获得魂灵的慰藉;我认为,真正的散文就是给读者获得心灵的慰藉,有了这一心灵的慰藉,每一天早上,旭日将从心中升起,新时代的歌声将在耳畔缭绕;我认为,真正的散文就是给读者以学养的滋润,一个人的一生要幸福,就离不开学养。那么,要让学养滋润,就要阅读,如果阅读了散文,能够感知有了学养的滋润,那么散文的生命力就得以体现;我认为,真正的散文就是给读者以审美的愉悦。读者阅读后,感觉好,感觉心灵愉悦,篇章很美,作者将获得微笑。

作者简介:马永欢,男,供职永平职中,教师。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回族文学》等多家刊物微刊专栏签约作家,《永平回族》主编。作品在《散文百家》《北极光》等报刊上发表,出版9部著作。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并荣获大理州2013年度公开出版图书奖等多项奖项。参加第八届全国回族作家、学者笔会,《踏雪寻梅》首发式在《东方散文》遵义笔会举行,奔流文学院第七期作家研修班学员。文学成就载入《中国回族文学通史》,《永平记忆》等5部著作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上一篇] 如饥似渴的阅读

[上一篇] 22人评张炳吉散文集《乡关路远》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