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以别样思维引领文学创新
以别样思维引领文学创新
——李锡文《别有洞天的文学思维》赏析
作者:天津散文研究会
       夜深人静,我认真拜读了2024年4月10,《天津散文》微刊理论专栏【新视界】推出的天津散文研究会会长李锡文《别有洞天的文学思维》的讲座稿,感悟颇深。
       李锡文作为一位资深的散文作家,其文学作品和文学思维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洞察力。他的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还善于借鉴历史、把握当代,将历史传统与现代文化巧妙地融合在文字之中。    
       单看讲座《别有洞天的文学思维》标题,我就知道,李锡文老师颇费了一番心思。这样的标题设计,本身就充满着新意和深意,暗示了内容的独特性和深度,成功吸引着受众的注意力,并有效激发想要深入了解核心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字面上来看,“别有洞天”意味着有与众不同、引人入胜的境地或景象。这个成语,来源于诗仙李白的《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整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个地方或某种景象非常独特和美丽,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享受。这体现出李锡文“以典入文,启智明理”的良苦用心。而“文学思维”,则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思维方式,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在文学创作中,“文学思维”发挥着拓展视野、丰富精神世界、提升审美能力和激发创造力等功能与作用。将这两者揉合到一起,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而言,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种结合,不仅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涵,还拓展了受众的审美视野,提升了文学艺术的魅力和影响力。
       依我看,李锡文老师的讲座,就是一种“别有洞天”的教授范式。他“围绕文学思维是作者的思维方式不断调整的过程等,结合本人创作体会及作品深入浅出地进行了阐述”,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有着一种新颖、独特、深入的探索。这种探索精神,融入“文学思维”,便令受众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法,促使其勇于尝试新的视角、新的结构和新的语言形式。这种创新,使得文学作品更加丰富多彩,也推动了文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故而,他的理念,深化了文学创作的思想内涵,鼓励受众深入挖掘事物的内在本质和深层含义。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揭示出隐藏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哲理和人性光辉。这种深刻的思想内涵,让文学作品具有了娱乐性、观赏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以引导受众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他的理念,打破了常规思维模式和审美习惯,引领进入一个全新的文学世界。这种新颖的文学体验,对于拓展审美视野,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力,大有裨益。在欣赏的过程中,可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可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他的理念,提升了文学创作的魅力和影响力,进而助推具有独特风格和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产出。这样的文学作品,能够在文学领域内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还能够跨越领域界限,吸引更多不同背景和兴趣爱好的受众。这种广泛的受众基础和深远的影响力,必定让文学作品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和价值,为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传承发挥作用。因此,我要说,一定要积极倡导和鼓励“别有洞天”与“文学思维”的融合,为文学创作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纵观李锡文的文学创作,其许多散文作品,均是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出发,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内涵,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和启示。这种独特的“文学思维”,源于他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也源于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在他的文化散文中,历史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如《历史老人那温润的眼睛》一文,便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文化的独到见解。他善于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并借鉴历史,将历史典故、丰富内涵等,巧妙地融入文章中,通过对历史的解读和反思,揭示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这种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赋予了历史以新的生命和意义,展现了对当代社会的深刻洞察。
       除了历史元素外,他的散文作品,还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拜读了他的散文集《澎湃的文化光影》,我就久久沉浸于那“精深敏捷,恣意不羁,挥洒自如,魅力独特”的文化光影里不能自拔。他的语言,精炼而富有哲理,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正是他的“文学思维”的重要体现。还有,他的“文学思维”,也体现在他对散文创作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上。他在讲座中说:“在具体的实践中,作者往往有着独特的发现、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写法,这就是别具一格的文学思维在发挥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在文学创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情为魂”的原则,注重培育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以展现其应有的文化品位与价值。在乡情散文创作中,他的作品均以农村生活为背景,通过对农村人物和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出对乡土情感的深厚积淀。他善于运用原生态的语言和当地的俗话俚语,使文章更加生动、真实。同时,他也通过乡情题材来反映社会问题,体现了他作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换一个视角看世界》一文,亦充分体现出他独特的“文学思维”。      
       他如是说:“散文题材的选取,对于全篇至关重要。而题材和叙述视角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谋篇布局、素材运用、语言发挥和思想延伸。”这是经验之谈。选取独特的“文学思维”视角,已成为他散文创作的主旨。他确实善于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事物进行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解读。无论是探索人性的复杂,还是关注社会的变迁,他都以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见解,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和启示。
       李锡文坦言:“文学思维与经济思想一样,也是‘贵在创新’。”他强调,要跳出常规,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和思维模式。在文学创作中,这就意味着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而是勇于尝试新的叙述方式,刻画更加立体和多维的人物形象,以及探讨更加深入和复杂的主题,为文学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李锡文会长在讲座最后,设置了一个反问句:“大家看到,‘文学思维’是不是非常奇妙、别有洞天的事情呢?”这句话,使语气更加强烈,给听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文学创作与思维创新》一文中,我读到这样一句话:“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思维模式创新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这便说明,以别样思维引领文学创新,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趋势和方向。

       王友明,河北临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理事、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临汾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等。出版专著11部,作品载入102种选本(典籍、志书),荣获“中国当代散文奖”、“中国散文精英奖”一等奖,“中国散文精英奖”最高奖“卓越成就奖”,荣登中国散文年会2009年度(下半年)中国散文排行榜,被中华魂网誉为“红色散文家”。被中共临汾市委老干部局授予“平阳火炬手”荣誉称号,6次荣获临汾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散文《一把小木椅》,入选2015年北京新东方教育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散文《醉读铜钹山》,入选河南2017年“壮壮简笔画”儿童百科——课外读物;散文《一副木柺》,入选教育部统编版和人教版五至九年级语文试卷,收入2019年9月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师说同步阅读》语文九年级(中考版);散文《雪天捉麻雀》,入选教育部统编版和人教版一至九年级语文试卷,收入2022年1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深度阅读训练册》6年级B版;散文《育英的高度》,刊发于中小学生优秀学习辅导读物2022年3月《当代作文》。

[下一篇] 采访田蕴章教授 槐卿诗词鉴赏(94)

[上一篇] 忆青县中学母校(103)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