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秋 作者:海棠
秋 作者:海棠
作者:张炳吉

 来源:报纸 点击量:32 发表时间:2015-08-26

北国的秋,总来得这样分明,像一泓清泠的泉水,流过夏的炎热,欢腾地奔向冬的寂寞。不乏文人雅士远行千里来北国寻秋,只为拘一抹秋的颜色,聆听几句金秋的微语,赏一赏李煜的“相思枫叶丹”,品一品纳兰性德的“秋风悲画扇”,枕一枕李清照的“红藕香残玉簟秋”,悲一悲柳永“寒蝉凄切”的“冷落清秋节”。

 

    如果说春姑娘对镜贴红妆,云鬓度香腮;夏姑娘浓妆淡抹,薄纱曳地;那么秋姑娘则淡妆素裹,若误入凡尘的仙子,总惹诗人感怀。自古被秋水浸润的文字都若秋月般玲珑清莹,吟咏千年万载而不止不休。秋的颜色、味道、姿态、意境,总让人赏玩不够。想一想当香山的枫叶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当梧桐叶落满阶而天下惊秋,当漫山遍野的黄菊婷放……秋,是一本浪漫的诗书,让人想象不尽描摹不完。

 

   提到秋总想起春花秋月这个词。秋月是秋天美的象征,尤其中秋之月,人们打月饼,赏圆月,宾朋高坐,美酒盈樽,即使不能团聚的亲朋也可以“千里共婵娟”。北宋大诗人程颢曾这样吟咏秋月的美色:“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哪怕隔断世俗红尘,也逃不脱这旖旎醉人的月色。月色如水不知淹没了多少离人相思的故事,陶醉了多少文人骚客的情怀,缠绵排恻之意传诵至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漫步于乡间的小路,享受清新的乡土气息,遥望秋风拂过金黄的稻田,稻浪窸窣一片欢歌笑语,那是秋天的赞美歌,农民辛勤的耕耘,终于迎来收获的季节,丰收的不仅是稻谷,更有秋的喜悦。若是这时能上山采摘,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到处都是“绿叶成荫子满枝”的盛景,又红又脆的苹果,又酸又甜的石榴,水灵灵的大鸭梨,最爱的是在碧叶层叠的葡萄架下品尝青翠欲滴的提子,倘若能趁着月色与佳人相聚,该是明灯绿帏映着玛瑙杯的情境罢,此情此景若无诗无画,当真是辜负了。

 

    秋雨是嵌在硕果累累的金秋里一道别样的风景,尤其北国的秋雨,与南方的淅淅沥沥,连绵不绝比起来,似乎来得酣畅淋漓,洒脱豪迈。秋风烟卷着浓云滚滚来袭,天阴沉着灰暗的脸,接着便大雨滂沱起来,干脆得让人毫无防备。若是躲在屋檐下避雨,看夏花谢尽残红,看黄瘦的树叶被秋雨拍打而后零落入泥,谁都不免徒增伤感,真应了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晓风残月”的景象,想必也只有秋雨激发的灵感,才能让他吟出“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千古佳句罢。

 

    秋菊傲霜是秋天最动人的景色,当百花争妍竞艳于春夏两季时,菊花从不与之争宠;当百花凋零于秋风瑟瑟之中,却能遇见秋菊迎着寒霜勇敢地怒放,好一番“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的景象,把这本该清冷悲凉的秋打扮得妖娆多姿、生机盎然。秋菊像涂唇的胭脂,给秋姑娘的素面补上了红妆,它是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的“暗香盈袖”,它是清秋里一道希望之光,点亮人们火热的情怀。

   

几天前的日暮我到家门口的园中小憩,正赶上山衔落日,丹霞似锦,园内燕戏柳枝,伊人对坐。景色之怡人,陶醉之忘我,让我久久留恋,不忍归去,一时兴起,便赋了首《秋暮》的小诗:“云绯红面山衔日,燕雀双飞戏柳枝。肩并腰环鬓私语,销魂落叶吻秋池。”殊不知这迷人的秋暮何止让落叶销魂,人更销魂罢!可惜我不能赏遍各地的秋暮,想那乡野村间、山坡绿荫之地更有不同的情趣吧,秋暮是我独爱的景致,成了我写秋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秋来了,挥着季节的微语,手擎一片“玉屏空”,淋洒 “凉如水”的清爽,头簪“金蕊泛流霞”的野菊花,怀揣着落叶对根的情意,吟唱着“稻花香”里丰年的故事,感叹着“人生几度秋凉”的忧伤。她于时光的渡口,渡尽无数的夏去冬来,春花秋月,面对人世沧桑却始终淡眼回眸,安之若素。  

[上一篇] 魂之所系

[上一篇] 迷幻的柳林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