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北京研学之旅有感
北京研学之旅有感
作者:月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成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即研究事物。我们这次研学就是去格物了。20181211日,我们百花小学44名学生在老师和组办方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踏上了去祖国的首都进行“一带一路”深度研学的旅行。

到大天地中去开眼界,长见识,必会引发思考,引发探究。引发对世界的拷问。于是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的格起物来,然后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对于我们这批研学的萌娃来说,齐家治国平天下确实远了些,但知有至,意有诚,身有修,养君子之气,还是颇有起色。

比如高年级的哥哥姐姐无微不至的照顾低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各小组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等。低年级的孩子在此次研学中,成长了很多。比如:三年级的刘鹏宇第一天晚上怕黑,不敢睡(李主任守护他到半夜才睡去),第二天去天安门和故宫游了一圈,能量便涨了十级,晚上能安然入睡了;一年级的小暖男苏子薄情商爆棚,但不会自己吃饭,最后也学会自己喂饱自己了;四年级的姜子豪刚开始有任务是总是嚷嚷着让组员帮他这帮他那;发东西时,他抢得最急,不懂得分享,经过几天的研学,最后那天午餐是人家主动帮同学盛饭舀汤,还劝忙着发微信汇报的马主任快吃饭,让我颇有“长大只在一瞬间的感慨”!

而最让我感慨而震撼的是我们六年级五班的于宝宝!(且看照片)出发前听说六五班去的人数最多,其中竟然也有于露豪,我心里马上为他的父母点了个赞!听说吴老师特意叮嘱随行老师说别问俺家于宝宝问题,孩子父母只是让孩子去体验一下研学,跟着同学们一起开开眼。我听说后会心的一笑,眼前浮现出一个胖嘟嘟憨乎乎,眼神不动且流着鼻涕,几乎从不说话的小憨娃形象。

我对于宝宝的印象还停留在二年级,那时我教他们数学。于宝宝对文字和数字等抽象字符是“刀枪不入”的,当时家里给的态度是让孩子跟着班级走就行。

一晃他们已是六年级了,那时的小萌娃,都长成小大人了,不知于宝宝长大的样子是什么样?

直到到了北京,坐上研学大巴,我才突然发现他正好坐在我的身边。首先,是他轻缓的声音唤起了我的注意:“老师,我帮你拿花吧。”我转脸一看,竟一阵感动,“于露豪”!我大声叫出他的名字。

仍然胖乎乎,却高大了,白净了,还架起了斯文的眼镜。镜片后不大的眼睛闪着纯净的光。时隔四年,他竟然还记得我这个老师。而且见我不方便,便主动要帮我棒那束花。而且他竟善于表达了!我们一路说着话,期间他非常小心的护着那棒花,生怕给弄坏了。

他问我为什么么改教语文了,问我还记得他们班的哪些同学?我扳着指头数着浮现在眼前的那些娃娃的名字,最后说,当然还有你,于露豪。

他于是问:“老师,你能记得我是不是因为我学习不好?”

说这话时他丝毫没有羞赧之意,就像在聊一个十分平常的事物。

能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是人之大福啊!

纯粹,阳光,健康!圣洁!善良!如此就好!

惊喜于于宝宝出落得如此喜人,我跟他说明天我们去故宫和个影啊!

第二天,去天安门广场和故宫,快出神武门时,于宝宝来到我跟前轻缓地说:“老师,咱们合个影吧”。天,我都忘了这事儿,俺于宝宝却牢牢地记着我们的约定。

更让我震动的事还在后面。晚上手工拼车比赛,我一桌一桌的拍照捕捉精彩瞬间,转到他们组时,我彻底被惊着了,别的小朋友刚做了1/3,于宝宝的车已开始动起来了!他第一个交了作品,然后又去帮助组员拼装了。

第三天晚上的乐高比赛他照样是技压群芳,带动他们组遥遥领先,折桂夺冠。我彻底成了他的粉丝,他也“不明不白”地成了大明星。

一边看着他心无旁骛的组装,一边即兴采访。

一个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的孩子,却有着惊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教育故事?

他的同学帮着他完成了“答记者问”。原来,于宝宝对常规课程有超强的“免疫力”,一堂课一堂地干坐着。无意间,有一次班主任吴老师发现他在课堂上拼装什么东西,非常的投入,而且很有创意!于是,吴老师给家长商量,建议让于宝学机器人校本课程。结果,于宝如获至爱,乐此不疲,入迷地爱上手工制作。

他认字有障碍,却可用胖乎乎的双手灵活地组装器件。

他乘法口诀只会背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但却会说出战斗机坦克车的复杂原理。

他好像不知困难和烦恼是何物,且总会看到别人的困难并默默伸出援助之手。

他拍照合影时憨憨地歪着头像个小娃子。看到一个坐轮椅老人上台阶,又像大人一样马上上前搀扶。

本以为他不会思考,却在大使馆,也有问有答,没有所担心的怯场。他的憨直真诚使大使先生着迷,亲切地拉着他拍照合影。

此次研学孩子们成了我眼中一道靓丽的风景,而于宝宝成了最夺我眼球的人文景观。

他善良纯粹,简单快乐,对人有天大的真诚!

他让我想起阿甘。

也让我思考教育。

首先向悦纳他的班主任吴老师致敬!向顺势引导她的父母致敬!

让每个孩子获得适合他自己的生命成长,快乐积极,幸福健康,不正是教育之大本吗?

维护纯良,不去强行牵拉以致扭曲,不正是顺势引导因材施教吗?

问题来了,现实中明明有这样的孩子,对于课本知识,抽象字符,学习是零能力的,可是为什么还考核什么及格率?为什么用及格率限制因材施教?如果为了及格率而非强拉硬拽着于宝宝们去一遍遍去写他学不会的字,去算他算不对的数,这个于宝宝,怕是只能活在失败中,白眼中,大人的焦虑中,于是,连最后的纯真快乐也一并被剥夺掉,成为无灵之木。如是这样,还有在研学中展示了大快乐大能量,在手工比赛中大放异彩的于宝宝吗?我们的于宝宝是幸运的,他遇到了真正爱他的父母和班主任,他来到了让每朵花儿都芬芳的学校。

所以,是不是该再引进另一种考核机制?有些人,他不会认字,不会算数,但可以做,可以说,可以经天纬地的做大人。相反一些高分低能高才无德的人却成了社会的人渣毒瘤。教育绝不是只教知识,而是关乎生命成长,道德先行。

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而“教”只教知识。只为成绩,则教育必将变味,必将失败!这叫“教不对,性乃迁”。

因材施教才能助燃孩子的慧命。使天真、纯厚,博爱、亲仁。

这才是素质教育

而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是活学,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中高考改革,其中的一个核心出发点就是希望改变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制,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让每一名孩子找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并和未来的职业选择、人生发展联系起来。

研学旅行正是适应了这一改革需求。也许,正是看到了研学旅行的独特价值,国家才最终下决心推动它进入中小学。

而我们的校长高瞻远瞩,早已于几年前在周边地区开展研学活动。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怕出事,顾虑重重,连去陵园谒陵都不敢组织了,这样的安全意识造就了怎样的一代呢?胆小怯懦,啃老,没有担当。

此次研学我十分激动,觉得真正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来了,有人还顾虑重重,我却认为我们组织研学是为了生命教育,受益的是孩子是家庭,是社会,是未来社会的每个人,我们心发善念,行有善举,天必佑之。

事实证明,这次研学旅行组织成熟,安排合理,内容科学健康,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包括于宝宝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和老师都得到锻炼和成长,收获了自信和能力,开阔了视野,放飞了希望。

我相信,适合生命成长的教育,就是对的教育。最后用弓校长的寄语来做结:体验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之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愿孩子们通过一次次的实践体验,从小埋下梦想的种子,行为更有方向,也愿他们因为视野的开拓让自己在走向未来的路上,更加从容笃定。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上一篇] 卑微的爷爷

[上一篇] 小姨的天主堂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