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行走天下 > 三游记
三游记
作者:张炳吉

西游记,去西方的游记也;三游记,三次游记也。哪三游?安徽巢湖一游,福建武夷山一游,海南三亚一游。三处胜地美不胜收,目不暇接,今只记其要趣。去巢湖记银屏牡丹,去武夷山记九龙窠大红袍,去三亚记南山不老松

银屏牡丹

银屏牡丹在巢湖市。巢湖市,一看便知是以中国五大淡水之一的巢湖而取名的城市,但是原来是不是叫这个名字我没有考证,反正这样的名字很响亮,所以这几年很多地方都争着改名字,把市名、县名往名山大川上贴,比如,福建的崇安县改为武夷山市,四川的南坪县改为九寨沟县,湖南的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等等。其实不光是地名,这几年人名、商品名也哄闹着往名人、名品上贴,据说,有的作家见贾平凹出了名就把自己的笔名改成了“贾平凸”,有的厂家见赵本山出了名就把其生产的衬衫直接注册成了“赵本衫”。

来巢湖首先要看的当然是巢湖(语句有点别扭?)。出巢湖市区,抬眼一望,面前便是“气吞吴楚千帆落,影动星河五夜来”的巢湖,三国时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附近的水域。当我们一行四人从湖汊登上游艇时,只见浩淼的巢湖,水天相连,一望无际,令人心旷神怡。当天,我们游览了湖中的中庙、姥山。第二天,导游极力动员我们去银屏山看牡丹。我说,牡丹有什么好看的?导游说,银屏牡丹不是一般的牡丹,这里的牡丹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花”,每年的谷雨时节牡丹花开,都有万千游客前来观赏,无不为其奇绝而叹为观止。我问何奇之有,导游说,一奇为牡丹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贫瘠的石罅之中突兀出这样一株枝青叶茂的牡丹,可望而不可及;二奇为牡丹的花龄。如果以北宋欧阳修的诗《仙人洞看花》为据,银屏牡丹已有千年沧桑。其到底生于何年,无人知晓;三奇为千年一貌。银屏牡丹虽经千年风霜雪雨,就是不凋不败,不蔓不枝;四奇为这棵牡丹具有灵性。花的开与谢,可以预兆年成的丰歉:花开五朵则五谷丰登,花开四朵则四时吉泰。花开得早,朵数少,必有旱灾;花开得迟,朵数多,必有涝灾。导游见我们面带疑色就举例说,中国发大水的1991年花开得朵数多,而且花期从4月15日一直持续到5月5日;1998年开了7朵,花期也长,长江流域发了大水……

人,大多经不住忽悠,尤其是感情库容易决口的文人,既忽悠别人,更经不住别人忽悠。听导游这么一侃,同行的几位作家一致同意到银屏山看牡丹。

当我们乘车到达银屏山时,已是上午十点,为了尽快一睹牡丹的芳容,大家买了门票就急匆匆地往里走,以致王小凡把回去的火车票当成了门票硬往把门人手里塞。进门后我边走边想,这银屏山的牡丹一定郁郁葱葱的一大片,一定枝繁叶茂,雍容华贵、花姿娇媚、国色天香……当我们快步到达仙人洞口时,在洞口上方的悬崖上怎么也看不到传说中的牡丹,能看见的唯有峭壁上的“银屏奇花”四个大红字。站在一旁的导游见到我们十分焦渴了,才递给我们一架望远镜,让我们轮流朝那四个大字的上方观望。我像观看天象那样终于在望远镜里找到了神秘的牡丹——只有一棵牡丹,而且其叶、其枝、其花远远没有我见过的牡丹那样茂盛、华贵。

我们每人望过之后,我问导游看完了?导游说看完了,咱们回去吧。

我们走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路,看了不到十分钟,心情有点“那个”。忽听旁边一位操东北口音的游客说,巢湖人真

能忽悠,就这么一棵花忽悠来了千千万万中国人!另一游客补充说,还有外国人哩!果然,在她身后我看到几个蓝眼睛、大鼻子。


九龙窠大红袍


    九龙窠大红袍茶树在武夷山。武夷山,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历史底蕴深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朱子理学就是在武夷山孕育、形成和发展的。朱熹从14岁到武夷山,直到71岁去逝,在武夷山从学、著述、授徒,生活了将近50年。在这里他创办的“武夷精舍”是很有影响的书院,从师朱熹的学者前后达200多人,许多学生成了后来的著名理学家,形成了影响中国政治文化达一千余年的理学学派。可以说,朱熹是继孔子之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文革”时有人蔑称孔子为“孔老二”,现在有人戏称朱熹为“孔老三”,并不框外。

让我遗憾的是,走在武夷山的大街小巷却看不到半点历史的遗痕,映入眼帘的几乎全是茶叶店,茶叶店里出售的几乎全是大红袍茶,整个山城都氤氲着大红袍的茶香,而嗅不到半点书香墨味。在城里随便走入一家茶店,老板都会热情地请你品茶,并且滔滔不绝地为你讲解大红袍的故事。他们讲的故事与他们出售的大红袍一样,大同小异:过去武夷山三处长有大红袍,现在只剩下九龙窠的一处了。这处大红袍长在悬崖绝壁上,人莫能登,旧时采茶,茶树附近的寺僧以野果为饵驯山猴采之。后来凿崖、架上悬梯,茶工勉强上去。采摘之后,悬梯立即撤掉,且日夜有专人看护,因其为国宝也!因这丛茶树每年的产量只有五六两,过去只有皇上、现在只有在职的国家领导人才能一品其香,国家领导人一退下来就喝不到了,省部级的领导根本就甭提。关于大红袍名称的来历,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说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一和尚取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他脱下身上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还有另一说法,朝廷每年都要派官吏身穿大红袍来拜谒茶树,届时官员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还有许许多多的神秘、奇异的传说。至于大红袍的口味茶商引用古人的话说,因这丛茶树长在岩壑幽涧之中,四周皆有山峦为屏,日照较短,更无风害,所以,此茶"香含玉女峰头露,润滞珠帘洞口云",并说此茶“绿叶镶红边,七泡有余香”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云云。

这么神奇的茶树当然要去看一看了。武夷山的朋友带着我上车、下车,再上车,再下车,路途虽然不太远,却辗转了多次。下车后,我们沿着一道山沟往里走,这就是九龙窠了。进得沟来才发现九龙窠这个幽僻的峡谷如今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们为了一睹大红袍,从四面八方云集过来,以致在路窄的地方不得不侧身而过。此时,若是男女面对面而过势必尴尬,双方就都转过身,屁股对屁股,一蹭而过。我们随着人流蹒跚,挪动。大约半小时之后,人流停滞不前,像锅里的饺子那样在原地起了漩涡。武夷山的朋友说,到了。我问,大红袍在哪?朋友指着一处山崖说,往上看。果然,在那里我看到一丛类似北方冬青的植物。我问朋友,就这一棵,回答,就这一棵!我“嗨!”过之后朋友给我拍照留念。回到宾馆我审看照片的效果时,发现共有37个人与我合影,那株著名的大红袍位于照片的最上方,像是站在三十层高楼的檐子的上一只小麻雀。

 

南山不老松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对人生的期望和祝福,“东海”、“南山”未必有所指。但是,三亚人却肯定地说,有所指!“南山不老松”说的就是我们三亚大小洞天景区的不老松。三亚人这么说不能算夸张,夸张的是江苏的一个城市天天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说他们那里是“孙悟空的老家”!孙悟空乃神话人物,神话人物岂有“老家”?!太牵强附会了。

其实,对于松树我并不陌生,在东北的大兴安岭,多高、多粗、多老的松树我都见过。但是,热带的松树我的确没有见过。我只知道松树乃“岁寒三友”之一,很耐寒;它还耐热,在热带的环境里竟然也能生长,并且还能长寿,却大大出乎我的意外。这是我非要去看“不老松”的原动力。

我去三亚的南山的大小洞天,是在去年阳历的12月份。那时,北方已经冰天雪地了,而这里却依然温暖如春,到处绿树葱茏。南山大小洞天这个景区很大,进了山门我们走了很长一段路也没有看到“不老松”,倒是在一处崖壁上看到一个很大的“寿”字,据说这个字是慈禧太后写的。这个老太太治国安邦拙劣,字写得倒是能拿出手。许多游客闹闹嚷嚷地在“寿”字下面照相留念。照相时两人一前一后坐在石头上平举双臂,把两条腿也翘起来,摆成“比”字状。因为此状是在南山的“寿”字下摆出来的,其意即为自己“寿比南山”了。

当我们从“寿”字处爬上一道山坡后,发现许多人围观一棵我叫不上名字的树。这棵树说是树,其实是一棵很大的七股八杈的灌木,既不挺拔,也无树形,树枝上下挂满了很多红布条。有人说这就是“不老松”,有人说不是。当我转到树的另一侧时发现了一块标示牌。标示牌上说此树名叫龙血树,龙舌兰科热带常绿乔木。白垩纪恐龙时即已出现,是植物中的活化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保护树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由于龙血树枝干矮小,且多为中空,不仅难成栋梁,也不堪薪柴,如当柴烧,只冒烟不冒火。也许正是因为龙血树“生而不材”的特质,使之寿命很长,可达几千岁,此株龙血树树龄为6400岁。由于其寿命长,又长在南山,当地人呼之为“南山不老松”。

龙血树与松树不属一科一目,两者相差甚远,只因它长在南山就取名“不老松”。我奔着松树而去,看到的却是龙血。我一屁股蹲在地上,似乎受了“宫刑”,同时吐出一口诙谐的苦笑。

 

                                                                                     2009年11月16日

[上一篇] 那日曾被鱼啄

[上一篇] 金秋河南行第十日之——三门峡黄河大坝与鹳雀楼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