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翔的“丑书”并非“投机取巧”
——《“丑书”不丑》系列之七
□杨东志
儒家经典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天,孔子的徒弟子贡看见一个老者抱着瓦瓮去汲水灌田,便好心地告诉他:‘用桔槔这种机械可以省力。’老者回答说:‘我知道有这种投机取巧的东西,可我就是不用它,如果用了这种投机取巧的东西,就会产生投机取巧的心。’孔子听到这件事情后,称赞这个老者说:‘贤人也’。”
之所以在这里讲述这个故事,是因为有人说
众所周知,
一些不遗余力地批评所谓“丑书”的人,其实就是对“书法”和“丑书”的一种偏见。不少人认为:字写得越工整漂亮越好,还有的学书者只见过欧颜柳赵,所以就觉得欧颜柳赵顺眼,魏碑、行草凡是看着不顺眼的书法,都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而论,称之为 “丑书”。另外,写所谓“丑书”的曾翔,并不是毫无“笔力功底”地“投机取巧”。还有,好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国家重点艺术院校在校亦或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不少人写的也是某些人所说的“丑书”。试想,他们每天数个小时的练习量,而且有着系统的训练方法和书法理论的支撑,能说是“毫无笔力功底”?我私下觉得,现在真正缺乏笔力功底,以所谓“书法”哗众取宠、投机取巧的,是当今社会上那些所谓的“世界书法大师”、“××体创始人”、“国际××研究员”们,他们写的才是真正的“丑书”。
但凡掂得动毛笔、写得了汉字、懂得些书法艺术的人都知道,关于“书法欣赏”的问题,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也就是所谓的“四看”:一看线条笔划,二看字形结字,三看章法布局,四看意境神韵。
对于什么才是“丑书”,其实只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也就是人们俗话所说的“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也充分说明了“审美情趣”的多样性,丑与不丑,无论是对书法颇有造诣的行家里手,亦或是对艺术一窍不通的“门外汉”,都有一个自己的“内心标准”,最起码的是,书法作品一定要“养眼”。说白了,也就是一眼看上去,会使人感到“舒服”。
综上所述,
刚过“知天命”之年的
如果说
我为曾翔鼓与呼:给他一片生存、发展的土壤吧!这棵眼下看上去“瘦弱”的小树苗,一定会成长为一棵参天的大树。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管你是否相信,但我深信不疑——曾翔的所谓“丑书”,以后一定会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下一篇] 《赵州百姓逸事》后记
[上一篇] 《感悟诗怀》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