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之根的彼岸——感悟张炳吉的《乡关路远》
淡然涵凝
“我常常痛楚的感到,儿时的故乡对我来说已是只可忆、只可写而不可及的彼岸了。”这是散文集《乡关路远》的作者张炳吉写在这本书封面上的一句话。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它催促着我迅速打开了这本书,随着作者走进了他记忆深处的故乡。
张炳吉先生我不陌生,他擅长散文写作,曾担任河北省散文学会的常务副秘书长,目前还是河北省采风学会的会长,也是我多年的博友,虽然只见过几次面,但他风趣平和的性格给我的印象颇深。他曾在部队任职,还参加过老山作战,老家河北赞皇。
炳吉的故乡与他工作的这座城市,并非隔着千山万水,也并非路途迢迢,但是,故乡的往昔岁月却是久藏在他内心深处的一份遥远的记忆,他思念中回味那遥远的彼岸。
故乡,是多少人心中的痛和念。同样,对作者也是,故乡的一件一物、一山一水、一人一景,翻涌出作者心头的都是那般的亲切熟悉和深刻。童年时,寒冷的冬天,无数个晚上,母亲在小油灯昏暗微弱的灯光下,唱起歌儿,摇动纺车……这一幕温馨的画面,在作者《童年的小油灯》里,描写的那般生动,令人眼润。在作者的脑海里,他深切地思念着他的亲人们祖辈们。祖父“捉鬼”的壮举、赶着双套马车威武的身影,一直让他念念不忘。每当作者久久伫立祖父的坟头,那一簇簇盛开的紫荆花和酸枣花,让他在《紫荆花的思念》中潸然泪下。
作者的故乡是美丽的,尤其《五马山的秋色》最为美秀。寒露过后的墨绿坡岭,漫山遍野斑斓的金黄和褐黄,犹如五彩缤纷的画卷。果农摘果,孩童捉蚂蚱……在秋天收获的喜悦中,作者不免也滋出一丝萧凄之感,对人生涌动出“一度风雨一度秋”的感悟。
作者在《乡关路远》对故乡风景人物的描写中,充溢着大量关于生活和人生处世的哲学思考,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成熟智慧和性格淡定的作者。全书九十九篇散文,单单是那些文章题目,就足以吸引读者眼球,比如“走进树痂”、“‘角角儿’的歌”、“泱泱广府城”等,无不透出作者文采横溢的笔力。
《乡关路远》满含着作者厚重的回味和记忆。他的梦魂通过笔化成风、化成雨,穿越那童年的老屋,滢滢的古井,千年的古槐……积蓄多年对故乡思念的力量,如决堤的大坝,狂奔着倾泻而下,于是一部沉甸甸的包含作者深情厚爱的《乡关路远》面世了。
岁月如梭,过往的时光留下了多少难忘的回忆,我随着张炳吉的文字,一路追寻着他的足迹,感悟着他的心情,融化和陶醉在书中,和作者的思绪一起风扬。读着那有着浓厚乡村独特气息的篇章,我似乎也分身也跳进了作者记忆的闸门,久久地不能分离。那故乡并不遥远,只要在记忆那头温柔地触摸,便可以到达根的彼岸。
(散文集《乡关路远》,作者张炳吉,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收录了九十九篇散文,分为“故乡风物”、“走笔悟道”、“山水印记”等六辑)
[下一篇] 空间书法、书坛奇葩——张隆宽“空间书法”之浅议
[上一篇] 回望故乡 乡关路远 ——读《乡关路远》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