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五晚上,丁酉年的最后一个圆月玉盘一样挂到了空中,皎洁的月光下,小村庄进入了恬静的夜晚。我正在电脑上赶一篇稿子,微信弹出一条消息点亮了手机屏幕,我习惯性地转头一看:“月食开始了。”月食,不会吧?没听说有月食呀!我半信半疑地站起身来到门口,掀起门帘一看,呀!月亮已经不是圆的了,左下角缺了一小块。
我慌忙取手机拍照,可是拍下来的照片带了很大的光晕,看不清楚月亮的真实面目。我连忙取来相机,找出三角架,手忙脚乱地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来到院子里,选位置,对角度,调焦距,将相机调整到夜景模式,拍下第一张比较满意的照片的时候,月亮比刚才又亏了很多。
“152年来首次超级蓝血月全食”,这时才注意到网上到处都是和月食有关的消息。152年一遇,我们岂不是太幸运了!
随着月亮上阴影的面积越来越大,院子里渐渐暗了下来。透过相机屏幕,我看到月亮只剩下一丝亮光,我眼睛紧盯着月亮,恐怕错过了月亮全食那一刻的景象。
最后那一丝亮光也被阴影遮挡住了,院子里更暗了。时间像停止了,月亮并没有如我想象中那样立刻从另一侧亮起来。整个月亮像一个小姑娘害羞了一样,脸涨的红红的。天空中闪烁着满天繁星,月亮就像一颗被拥在中间的超级大星,真正是众星捧月。
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遇到过一次日全食。老师将课堂搬到了室外,让大家看日食。变成半拉的太阳似乎比平时更耀眼,有的同学捡来茶色的玻璃片,隔着玻璃看,有的用手捂住眼睛,从指缝里偷偷看,我站在一棵大树下,从树叶的缝隙里偷窥太阳的样子。全食的那段时间,太阳没有了耀眼的光芒,大地上变成了夜晚,但又和夜晚不太一样,树叶变得斑斑驳驳。
我看着迷人的红月亮,不敢离开半步,恐怕错过了月亮上重新出现第一丝亮光的时刻。等了半小时,还是四十分钟,也许只有二十分钟,终于在月亮的下方出现了一丝亮光。随着月亮的重新点亮,大地上渐渐的亮起来。这个过程和由圆转亏时一样,月亮的形状不停地变化着,很快就恢复成了明晃晃的玉盘,院子里洒满了银色的月光。
血月,就是红色的月亮,我看到了充满魅力的古铜色的红月亮,可是说好的“蓝月亮”呢?上网细看,我不禁汗颜。蓝,不是指月亮的颜色,蓝月亮也不是一个天文用语,是因为月亮的两次复圆落在公历的同一个月份,1月2日圆一次,1月31日又圆,上次出现这种情况是在152年前,非常难(蓝)得一见。原来,蓝月亮和月食无关。今晚的蓝月亮和月全食同时上演,更是弥足珍贵。
月亮啊,不知道今晚有多少人为你疯狂,多少人为你歌唱,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为你而生的美丽篇章。
感谢这个晴朗的夜空,让我们有幸一睹这个罕见的超级蓝血月。
作者简介:赵志民,七零后,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2008年在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文明办组织的“新农村、新春联”征集活动中获优秀奖。作品散见于《河北农民报》《北方农村报》《牛城晚报》《内丘报》和京津冀文化网、作家网、中国作家网等。
[上一篇] 永远的愧疚(作者 :明月茫茫)
[上一篇] 树痂